★ 登入成為會員,每次購物賺取積分作現金使用!★

愛惜自己──領袖建立健康教會的起點

發布者 rercadmin 2020/11/26 0 評論 閱讀分享, 新書推介,

《教會深度行──七個情緒健康教會的原則》

愛惜自己──領袖建立健康教會的起點 宗教教育中心編輯

 

      〈2019香港教會普查〉公布以後,香港教會被形容為「弱不禁風」,除了步向老化,不少堂會亦面對「不教不養」的困難,信徒轉向外間資源,「不受教,不接受牧養」,引發「離堂會」(dechurch)的現象。 更糟的是,政治形勢及新型肺炎疫情進一步打撃教會,造成撕裂、隔離及絕望情緒,傷痕累累的教牧及領袖,要在大時代中探索「健康教會」之路,身心靈承受無比重壓。當堂會愈見荒涼,自然反應便是興辦事工,這卻容易使領袖精疲力竭、靈命枯乾,引發更多危機。此刻,我們更需要將目光轉向自己,從關注和處理情緒健康做起。

 

      由彼得.史卡吉羅(Peter Scazzero)及華倫.比爾德(Warren Bird)合著的《教會深度行》告訴我們,情緒牧養是健康教會的基礎,在如斯年代,這呼籲更顯重要。二人牧會多年,對大型教會素有研究,治理過不少奇難雜症,史氏更是情緒健康靈性事工的創辦人,書中結合經驗與理論反思而出的種種建議,極具參考價值。根據作者所言,健康的教會是由健康的領袖建立的,而「健康」必然包括情緒的健康,故此,領袖應身先士卒,愛惜自己,培養成熟的情緒帶領和感染會眾。

 

      史卡吉羅於牧會期間,曾因忽視情緒健康而深受其害,引致婚姻危機,教會亦發生分裂,這使他領悟到:「情緒健康和靈命成熟是不可分割的,一個人不可能靈命成熟,但情緒不成熟。」(頁14)作者觀察到,不少資深信徒在情緒管理上仍像個小孩,無法處理憤怒和心靈創傷,不斷抱怨、自我抽離或責怪別人。究其原因,乃教會的門徒訓練忽略了情緒健康這一環,使很多人對情緒無知,對人際交往笨拙,進而錯過了上帝的旨意──愛。

 

      作者重塑我們對「服事」的理解,指出重點並非我們做了甚麼,而是我們如何為人。成熟的情緒是信徒生命的果子,我們應追求以這果子服事人。倘若我們對聖工熱心,能力高超,卻易於情緒失控,也難以領人親近上帝。本書引導我們修正只重靈性的錯誤,進入關注全人的門訓新範式之中,從此,抑壓情緒再非屬靈的舉動,情緒在教會內得着重視,妥善處理,信徒不必再活於外表喜樂,內心痛苦的分裂生活中。

 

      作者列出情緒健康教會的七大原則,並提供具體實踐步驟。一,看穿表面:引導人省察最深層的自己,明瞭自己的感受和動機。二,衝破過去的藩籬:檢視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並透過屬靈家庭克服過去。三,活於軟弱破碎中:接納軟弱的禮物,不再偽裝與自我保護,並倚靠上帝而剛強。四,我不是超人:設定界線,婉拒事奉並非不敬虔,付出自己不曾擁有的卻會油盡燈枯。五,擁抱哀傷失喪:哀傷並非服事的障礙,更是心靈成熟的契機,能感受和梳理痛苦才能饒恕。六,效法道成肉身的愛:在首五個原則上都成熟後,可透過代入式聆聽、持守自己和活在他人中間深入服事人。七,放慢腳步,無偽領導:建立與上帝同在的生命節奏,檢視與上帝同行的生命是否足以承托自己為上帝而做的工作,若否,事奉的動力便會從對基督的愛轉到工作和表現,我們難以正直無偽,亦會失掉喜樂。

 

      根據作者的經驗,從教牧開始培養情緒健康,會產生「同心圓」效應,影響力會逐漸擴散至長執、領袖、全體會眾,甚至教會所服事的群體。廁身大時代中的教會領袖,與其被鬱悶的氣氛所蠶食,不如從自己開始改變,守護自己的靈魂。謹以書中所引帕爾默(Parker Palmer)的一句話互勉:「愛惜自己從來不是自私的行為──我既然是地上呈獻給別人的禮物,就得先好好管理我這份禮物。」(頁212)作上帝家裏的「工作狂」不一定屬靈,愛惜自己方為建立健康教會的起點。

 

 

標籤:閱讀分享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