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你的錯:陪伴孩子走出家庭暴力
Click Image for Gallery
內容簡介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有些家庭發生了令人不愉快的事情。
在孩子最恐懼時,
如何陪伴他們跨越情緒陰影、勇敢前行?
當家庭暴力成為家庭祕密……
獻給所有曾經遭受家庭暴力、
不當對待或虐待的成人和兒童。
每個孩子都應該在免於恐懼、
擁有愛與理解的環境下快樂長大。
爸爸又發脾氣了。
他對路克大吼大叫,還用拳頭捶了桌子,
路克害怕的躲到桌子底下,
結果不小心弄翻了水杯……
爸爸吼得更大聲了。
週末,路克到爺爺奶奶家。
晚餐時間,路克想要拿果汁,但是不小心打翻了,
他害怕的看著爺爺,擔心他會發脾氣。
路克很快的從椅子上跳起來,跑了出去。
爺爺奶奶注意到路克似乎很害怕、傷心,卻不知道他怎麼了?
他們認識的路克不是這樣的。
於是,奶奶想出一個好方法,請路克畫出一幅悲傷的畫。
奶奶也因此發現了路克家裡發生的事……
作者簡介
伊洛娜.拉姆汀克 Ilona Lammertink
荷蘭人,兒童治療專家。伊洛娜長期輔導患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發展障礙、焦慮症等病症,以及遭受霸凌、家暴的弱勢孩童。
譯者簡介
謝維玲
美國俄亥俄州Findlay大學幼兒教育碩士,曾任美語老師及兒童書籍編輯。長期從事翻譯工作,類型涵蓋繪本、青少年小說、知識性讀物等等。譯有《LOOK!這是真的嗎?》《打造你的恐龍博物館》、《生態小偵探1:恐龍跟你想得不一樣?》、《哈囉,恐龍先生!》、《哈囉,大象太太!》等。
李麗慧
審訂│李麗慧
台灣兒少權益暨身心健康促進協會秘書長。
繪者簡介
艾爾絲.佛梅爾福特 Els Vermeltfoort
在荷蘭的藝術學院攻讀插畫設計。從小到大,艾爾絲就熱愛畫畫,成為插畫家之後,最喜歡為童書繪製插圖。此外,她也為教科書和雜誌繪製插畫。
系列特色
完整生命課題,深具教育意義
心靈OK繃生命教育繪本系列,另有《給芬恩的燈籠:陪伴孩子了解自閉症》、《我阿姨像一朵花:陪伴孩子認識躁鬱症》。三書皆以繪本形式描繪出孩子可能面臨的生活情境,國內少有完整主題規劃的系列繪本,希望藉此系列繪本規畫,幫助孩子學習幫助、同理他人、理解孩子的心情與內在恐懼,深具教育意義。
專業審訂導讀,在地化的建議
家暴、自閉症、躁鬱症……這類型繪本不少,但本系列不只具備上述訴求,更在書後加入台灣相關領域兒童與青少年醫界、學界等專家說明,切入角度更全面,並且提供在地化的專業建議與書籍導讀。
溫馨繪本故事,引導親子對談
每個家庭都會面臨不同的挑戰,心靈OK繃系列希望讓這些敏感的問題變得可以討論。此系列繪本包含一則溫馨的故事、一個遊戲和一首童詩或兒歌,期盼藉由溫馨的繪本,邀請親子們互相對談、理解,盼望帶給每一個家庭力量,陪伴孩子撫平內心的傷口,勇敢前行!
單書特色
心靈OK繃,寫給父母、照顧者和老師
本書由台灣兒少權益暨身心健康促進協會李麗慧秘書長擔任審訂與導讀,為此書正確性把關,並且為繪本專文導讀,提供家長共讀與專業建議,帶領親子一起了解這寶貴的生命課題。
掃描QRCode,獲知台灣支援團體資訊
書末附上台灣與家庭暴力相關的支援團體資訊,提供讀者參考,透過掃描QRCode,獲知更完整的支援團體與社福資訊。
面對家庭暴力,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
許多孩子就像故事中的路克一樣,正在經歷或曾經經歷家庭暴力,若沒有大人好好跟孩子說明,孩子常認為父母發生衝突都是自己的錯。透過繪本,提供社會大眾與兒童認識,身處家庭暴力情境下兒童的處境。另一方面,也讓你我學習如何陪伴在我們身旁的「路克」(受暴兒童),陪伴孩子走出家庭暴力。
導讀
李麗慧│台灣兒少權益暨身心健康促進協會秘書長
這不是你的錯!
這本繪本從晚餐餐桌上爸爸放進路克餐盤裡的一大勺菜,拉開序幕。這勺菜代表著父親滿滿的心意,但對路克而言卻是不可承受之重。這勺菜如同父母親常說:我是為了你好!但是這份關愛卻完全無視於孩子的狀況,所造成無形的壓力。
「爸爸,你給太多了,我真的吃不完。」看似輕輕的一句話,卻是路克充滿力量的表現。有能力為自己出聲、有能力說出自己的狀況、有能力跟父親反映。但這樣的能力會在一次次被拒絕的回應「把它吃完,然後上樓!」最終在「講也沒用!」的心態下,將話吞回去,也拉遠了親子間的距離。這句話不只是路克的回應,更是多少兒童想對父母親說的話:你給太多了,我真的「吃」不完。(承受不了!)
為何短短一句話卻換來父親強烈反彈,牽涉到幾個層面:第一,父親關愛的心意被拒絕。路克單純表達自己「吃不下」的狀態,但遇到脆弱心靈的父母時,受到衝擊的是被拒絕的感受,他們無法從理性、現實層面客觀看待子女的反應。第二,價值觀的挑戰。對於吃不下的行為認為是「浪費食物」、「不懂珍惜與感恩」的表現。第三,對權威的反抗。拒絕就是反抗,因此遇到權威型的父母時,面對反抗的因應就要更強勢、鎮壓的處理。當這些內在層面遇到衝動行為時,暴力便一觸即發。
路克看到父親的反應,不但害怕那憤怒的情緒,更恐懼即將發生的暴力行為。路克愈害怕就愈笨拙,互動就愈糟糕。在路克與父親互動的這一幕中,母親的角色被消音了,這個畫面為何媽媽沒有聲音呢?是因為路克太害怕父親的反應,放大了父親的情緒,以致無法感受到母親的聲音與存在;還是母親同樣是另一位無助的路克,身處恐懼之中,無力與無能出面制止進一步暴力發生。這一幕深刻地呈現在社會角落每一個家庭暴力發生的當下,往往是在每一個生活細微的互動中,因此受暴者生活在提心吊膽、驚恐不已之中。
繪本真實呈現「不能把爸爸脾氣不好的事情告訴別人」。路克長期承受父親起伏的情緒,以及不能說出「家庭秘密」的雙重壓力。這股壓抑的情緒,加上長期在暴力下的耳濡目染,最後形成暴力的行為模式,如:抓娃娃,開始打它。另外,也形成對人際互動先入為主的想像,如:打翻果汁,害怕的看著爺爺,擔心他會發脾氣。這些在在都影響著路克的人際互動。
透過繪本,提供社會大眾與兒童認識,身處家庭暴力情境下兒童的處境。另一方面,也讓你我學習如何陪伴在我們身旁的「路克」(受暴兒童),除了關心的安慰以外,協助他們透過繪畫表達情緒,孩子們的畫正是他們內心的「話」。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這不是你的錯」 !向正在經歷或曾經經歷家庭暴力的「路克」們,傳遞「父母親打小孩,絕對不是孩子的錯。大人沒有權力打小孩或傷害彼此。如果他們這麼做,就必須接受幫助,停止這種行為,讓家裡的每個人感到安全。」
感謝水滴文化出版這本書,讓我們關注身處家庭暴力的兒童,共同為維護兒童受保護權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