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開始自己打造行動力:改變大腦設定
內容簡介
★附「不拖延分析表」,下載列印使用,挑戰立即行動遊戲★
改變大腦的設定,調整行動的方式,從此不再拖拖拉拉!
做大腦的教練,一周維持四天,澈底終結拖延症!
*「現在就做」的神奇魔法書
這是一本解救家長於水火的「終結拖延症」祕笈!不論您是苦惱於對孩子三催四請,卻總聽到「等一下啦」的回答,屢屢瀕臨爆炸邊緣,還是家裡早已上演親子大戰數十回合,卻依舊改不了孩子「怎麼叫也叫不動的毛病」,我們都極力推薦您和孩子一起閱讀這本「現在就做」的神奇魔法書!本書由著作累積發行50萬本的職能治療師菅原洋平執筆,教孩子利用大腦的機制,簡單的改變行動模式來避免拖延症。只要照著書中建議的作法親身實踐,就能擺脫拖拖拉拉的習慣!
*了解做事拖拖拉拉的原因
作者首先以嬰兒的大腦為例,說明「做事拖拖拉拉」的主因。嬰兒不管拿到什麼東西都會往嘴裡塞,這樣的大腦稱作「本能腦」,也就是「絕不拖拖拉拉」的大腦。但大腦還有另一個會壓抑「本能腦」的「社會腦」。當本能腦被壓抑,我們對事物就會假裝沒看見,或是故意拖延時間,不立刻採取行動。
*改變大腦設定,立刻往下執行
為了有效控制大腦,作者提醒我們不要做大腦不擅長的事情,例如:同時做好幾件事、做和預定計畫不同的事情、做的事情每次都相同,或每次都不同。如果我們能夠每次只做一件事,或者按照預定計畫做事,便是踏出消滅拖延症的第一步。
接下來,作者針對孩子無法自動自發的問題,以小學生喜歡的QA問答方式,提出了「21個具體的解決拖延方案」,能幫孩子將大腦不擅長的設定調整為「立刻執行的設定」,並解決各種拖延問題。舉例來說,當孩子「寫功課總是拖拖拉拉」,那麼,可以採取「變更行動設定法」,把原本大腦認定「回家」的步驟是到走進家門,改為「放下書包後寫一題功課」才算結束,如此一來,孩子的大腦就會輕易的接受寫功課這件事。因為我們的大腦不擅長「從頭開始做」,卻很擅長「接著做下去」。
*維持一周4天,自然而然不拖延
其他像變更行動順序法,能解決無法馬上做好出門前準備工作的困擾;改變大腦的記憶,能提升行動的幹勁;和他人一起行動,能激發自動自發的能力;成為大腦的教練,能主動切換行動,不讓大腦感到疲累等,孩子若能一一實踐,便能大大改善各種拖延症狀。只是,當孩子開始調整行動方式,不再事事拖拖拉拉,作者也提醒我們「不追求每天都能做到,一星期只要超過4天就好」。因為如果苛求孩子天天都做到,很可能會適得其反,讓孩子的行動力回到原點。
為了讓孩子輕鬆的養成習慣,只要鼓勵他一星期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日子不拖延,大腦自己會依照生物節律來選擇行動,一段時間後,孩子就會偏向不拖延的行動模式了!
*不拖延分析表,行動就像挑戰遊戲
此外,書中還提供4個「不拖延分析表」,只要掃描QRcode或上網下載列印,便能運用它們立刻展開行動,例如:不拖延時間區塊,計算做每件事所需花費的時間,將每件事切割成不同的時間區塊,再塞進想像的時間箱子裡,大腦就容易想像接下來該採取的行動;不拖延賓果遊戲,把要做的事情寫進九宮格內,完成了就劃掉;以及不拖延睡眠筆記、行動地圖等。
相信只要理解作者所說「不能立刻做的原因」,掌握「立刻行動的技巧」,在「不拖延分析表」的記錄輔助下,執行「21個具體的解決拖延方案」,孩子很快就能改變自己,成為自動自發的行動派!
作者
菅原洋平
職能治療師、Uchronia股份公司代表。畢業於日本國際醫療福祉大學,曾於日本國立醫療機構協助病患進行腦部復健。現任職於Besli診所(東京都千代田區),負責不仰賴藥劑的睡眠障礙科門診,並在全國各地主持以活用生物節律與大腦機制為目標的企業研修活動。經常在電視節目和報章雜誌上現身說法,引起社會大眾關注。主要著作有在日本發行量超過14萬本的《改變人生的睡眠法則》和超過12萬本的《馬上就做!提高行動力的「科學」方法》等。妻子的職業也是職能治療師,有兩個孩子。
譯者
李彥樺
日本關西大學文學博士,曾任臺灣東吳大學日文系兼任助理教授,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涵蓋科普、文學、財經、實用叢書、漫畫等領域,在小熊出版譯有《在咖啡廳遇見彼得.杜拉克:跟管理大師學5個高效能習慣》、《10歲開始自己做生涯規畫:讓喜歡的事變成工作,提前部署快樂又有成就的人生》、《12歲之前一定要學⑥:思考未來&實現夢想》等,並於FB粉專「小黑熊的翻譯世界」不定期更新翻譯心得。